关于职场文化:企业忠诚究竟如何考量?
忠诚,是职场企业文化中一直被提及的职业精神。所有的企业都在追求的员工品质,一个有能力有忠诚度的员工,绝对是所有企业心中的香馍馍。但是任何员工都不可能在一家公司干到天荒地老,不跳槽是不可能的,问题是,有时员工跳槽的行为往往会被人们解读为是不忠诚的 。
多数公司会把“员工忠诚”摆到重要位置。原因显而易见:心要在我这儿,否则把你培养好,你就跑,公司不是赔了么?也因此,很多公司在招聘时,往往会比较看重候选人的跳槽频度。若一年内跳槽多次,要么是你心性浮躁,要么是你缺乏忠诚。后者显然更致命,它极有可能成为面试官一票否决的原因。
但是,你要是问面试官,你怎么考量我的忠诚度?大概是得不到答案了。因为面试官自己也很模糊。 人在职场,该不该忠诚?该忠诚于谁?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。
① 忠诚,是否可以精准量化?
别的公司花高于现在30%的薪水挖我,我该不该立刻走?走了,是不是就叫不忠诚? 如果价码变成高50%,甚至翻倍,是不是又可另当别论? 公司陷入财务危机,我不要钱陪着公司扛了2个月,另一个同事扛了半年,我是不是就不忠诚? 很显然,以上,我们都无法量化。
② 忠诚的范畴与优先级是什么?
忠诚,是对公司、对老板,还是对直属上级?彼此间的优先级是怎样? 企业是一种机构主体,人很难对一个机构产生长久的依赖,但企业却又是一种文化与环境,却是可以让人产生习惯与安逸。同时与直属上级与领导的沟通过程中,必然会产生感情上的亲疏。在这样的前提下,要规范忠诚的定义,简直是无解的。
所谓职场忠诚,是一个无法考核的伪KPI,不太可能设计出可行的、有正向激励效果的管理方案。与其谈职场忠诚,不如谈职业道德。
一个高能力低忠诚的员工,和一个低能力高忠诚的员工,若要二选一,多数企业只会选择前者。 一位资深HR专家曾告诉我,他对新员工,更多关注的是能力,而非忠诚。 原因很简单:能力,是创造价值的核心因素,它相对静态又具体。而忠诚,无法量化,处于动态。
一个人为什么会对公司忠诚?
或许是,希望获得对等的安全感;
或许是,因为上级对他的好超出预期;
或许是,期望晋升到一个好的位置或拿到高额年终奖;
也或许是,环境舒服,安于现状不想走。
如果上述期待被打破,员工的忠诚,也就烟消云散。
所以对公司而言,往往都更愿意将注意力花在有能力的员工身上——提供超预期的薪资及岗位,建立好的激励制度。
现代职场里,公司和个人,是对等的两个独立主体。 若公司总以因生存发展,随时牺牲员工,那员工自然也能为了自身原因,放弃公司。双向的事,还需双方都包容,都考虑。 真正聪明的老板,谈心更谈金。 一味单向要求忠诚,是一种耍流氓,求不来办不到。 而对于员工来说,忠诚的对象最终只会是个人与企业共同的发展。
如无特殊说明,文章均为本站原创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2-80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