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专业:HR如何看待专业不对口的应聘者?
选个合适的专业是上大学之前最重要的事,找个靠谱好工作是毕业前最要紧的事。但毕业的时候,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:专业对口的工作提不起兴趣,感兴趣的工作专业不对口,到底如何抉择成了难题。
狭义的专业对口的要求可能是很严格的,只针对某一专业甚至是某一研究方向来招收。但是对于大多数岗位来说,只要有相关性就可以。
为了查看不同岗位对求职者在专业方面的要求,我在前程无忧进行了相关搜索。
在搜索栏输入关键词“设计师”,随机点开一个“游戏UI设计师”的职位详情页,看到对专业的要求是“美术、设计或相关专业”;
第二次输入关键词“博士”,点开一个“干细胞研究员”的职位,专业要求是“干细胞生物学、生物化学或免疫学相关专业博士”。
可见,专业对口,有相关性就OK,当然相关性越高越好。
工作的对口性要求跟岗位需求是密切相关的。专业性强的岗位,对专业对口的要求一定也必须是高的。
高精尖科研相关、法律相关、医疗相关、化工相关等等行业的重点岗位,因为其高度专业性,想进入是有门槛的,有相关专业背景是基础条件。
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岗位,对专业其实没有特别多的要求。比如近年来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带动的热门岗位—运营类的岗位,基本上是没有专业要求的,因为本来大学里也没有太相关的专业。对这种没有明确专业要求的岗位,求职者是不是有相关的工作经验,个性、思维方式和做事风格与岗位是不是匹配,就是面试时考察的重点了。
也就是说,工作不一定要专业对口。但是专业性强的岗位,一定是有专业或者技术门槛要求的;对专业性要求不太高的岗位,更看重求职者原来的工作经验是不是适合这个岗位,或者有没有潜力做好这份工作。综合能力最强的,当然永远是求职招聘市场的香饽饽了,走到哪里都会是最抢手的。
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,近四成的应届毕业生,毕业签约的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。而到了2019年,有调查显示,近七成毕业生在选择岗位时不局限于本专业适合的岗位。“专业对口”似乎不再是年轻人对工作考量的核心因素。
那么,HR又是怎么看待专业不对口的应聘者呢?
大多数HR对专业不对口的现状是有认知的,是理解并且灵活应对的。一方面,学校里的专业设置可能跟实际岗位需求存在一定偏差或脱节,所以岗位要求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改变;另一方面因为找工作毕竟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,当求职者愿意尝试专业之外的更多可能性,企业方也只能把限制条件适当放宽来招纳更多人才。
除了灵活应对,在HR看来,关于专业与岗位是否对口的问题,以下几点也很重要。
1. 专业性越强的岗位,面试评判越严格
一般校招中会出现笔试的环节,主要考察专业技能,还有一些行测题或情商题。笔试环节会刷掉很大一部分人。社招的时候,一些对技能要求高的岗位,笔试环节也不会少。更有甚者,直接跳过笔试,用上手实际操作的方式考察应聘者的专业性。
2. 对于非应届生来说,工作经历更重要
学过相关课程,不如具备实战经验。
对于应届生来说,因为没有过多工作经历,大学是什么专业,专业课都有哪些可能是HR的一个关注点。但对于非应届生来说,相比于大学专业是什么,HR更在乎的可能是你之前的工作有多贴合现在的岗位、你所具备的技能和经验是不是能完全胜任这份工作。
所以,如果想找专业不对口的工作,就要不断努力靠近你想从事的职业,先谋得一份可得的工作,再用勤奋换经验来弥补前期专业的不足。
3. 对于职业而言,持续学习能力更重要
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长达几十年,所以很多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。当年考大学的热门专业,毕业之后可能就浪潮退去,再工作几年可能就更冷门甚至无人问津了。很多专业也会随着时代发生改变,我们只有不断学习、积极提升,才能顺应变化、更好地发展。
对于求职者来说,学喜欢的专业,做对口的工作,一直在这一行深耕发展,这是很理想的状态。但如果本来的专业就业范围比较广,或者想放弃之前所学的专业半路转个行,这也是一种突破。并且这种专业不对口的转行或者跨界越来越成为了一种趋势。
大学所学的专业是人生的一个技能点,但人生总是要有多个技能点才能走的更顺利。当专业不对口的就业不再是一种阻碍,就让我们努力把它变成一种优势。
如无特殊说明,文章均为本站原创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2-80.com